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通訊社主辦

聽力損傷不容忽視 京東3C數碼聯合京東健康發(fā)起“耳部健康守護計劃”

2023-09-04 16:36
來源:新華財經

聽音樂、玩游戲、上網課、打電話、開會……無論是日常工作還是休閑娛樂,耳機早已成為當下年輕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需要注意的是,長時間、高音量使用耳機會對耳朵內部的聽覺器官產生損傷,導致聽力下降、耳鳴等健康問題,應引起關注。

8月30日,京東3C數碼攜手京東健康以及韶音、cleer、JBL、墨覺、sanag、倍思、Oladance,萬魔 ,南卡,山水,魔聲、蘭士頓等知名音頻品牌共同發(fā)起“耳部健康守護計劃”,希望通過“耳部健康守護計劃”,讓消費者關注到“開放式耳機”在日常工作及運動娛樂等使用場景下的優(yōu)勢,增強個人聽力健康意識,進一步推動“開放式耳機”發(fā)展,讓聽力健康的知識成為每個人普遍具備的素養(yǎng)。

聽力損傷問題不容忽視

聽力下降不再是老年人出現的健康問題,聽力損失已經成為各年齡段人群都不容忽視的問題,人們的愛耳護耳意識亟須提高。京東健康互聯網醫(yī)院耳鼻咽喉科全職醫(yī)生表示,近年來“突發(fā)性耳聾、神經性耳鳴、耳聾”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,年輕人患病比例增加了三至四成。其中八成以上的患者伴有耳鳴,五成患者會出現耳朵發(fā)悶的情況。而耳機使用不當造成聽力損傷的患者居多。建議每天使用耳機時間不超2小時,每次使用不超30分鐘,音量不超50分貝。

聽力損失已經成為各個年齡階段人群都不容忽視的問題。據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發(fā)布數據顯示,目前全球有約11億12至35歲之間的年輕人正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。其中個人音頻設備音量過大、耳機使用不當是造成風險的重要因素。更需關注的是,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傷目前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,屬于不可逆轉性傷害。由此可見,安全并科學使用耳機等音頻設備,降低噪音損害是關鍵。

市場上耳機眾多,用戶該如何選擇?

年輕人對耳機,是離不開也放不下。如今,藍牙耳機的款式多種多樣,頭戴式、入耳式耳機、非如入耳式耳機等等。其中,入耳式耳機憑借隔音出色、佩戴穩(wěn)固、不易掉出等優(yōu)點成為主流,但入耳式耳機的構造也決定了用戶在佩戴時,耳道接近于完全封閉狀態(tài),長時間佩戴,會使得耳道內溫度與濕度上升,耳道內油脂分泌物變多,容易滋生細菌,引發(fā)耳道炎癥等健康問題。同時,入耳式耳機在有效隔絕噪音的同時也會隔絕重要的環(huán)境聲,對于熱愛戶外運動,例如愛騎行、跑步的消費者來說,交通安全問題也需要關注。

近年來,不入耳式耳機,因其佩戴穩(wěn)固、不堵塞耳道、更衛(wèi)生、聲音距離耳膜較遠、對耳膜損傷較小、可以收聽環(huán)境音等優(yōu)勢,成為運動愛好者、年輕人群的耳機新寵。據了解,目前市場上共有骨傳導、耳夾式、氣傳導、眼鏡耳機四種不入耳式耳機。

其中,骨傳導耳機使用固體傳聲原理,通過振動將音頻信號傳輸到顳骨骨頭,然后再傳導到內耳,最終被聽覺神經接收,不會傷到耳膜。耳夾式耳機同樣采用骨傳導技術,但期佩戴更輕盈,更穩(wěn)固。氣傳導耳機則是采用了振動骨架和共振技術,將聲音以空氣振動的形式傳遞到聽覺器官;眼鏡耳機是將眼鏡與耳機合二為一,采用開放聲場技術,可減少對耳朵的壓力,長時間佩戴也不會給耳朵帶來不適和疲勞感。

在戴耳機早已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的當下,佩戴不入耳式耳機對聽力健康更友好,且佩戴舒適性更好。如需佩戴耳機,一定要養(yǎng)成良好的使用習慣。京東健康在此提醒廣大用戶,日常生活中,盡可能減少耳機佩戴時長,避免長時間噪音污染;在使用耳機時,音量不可調得過高,以免帶來不可逆轉的聽力損傷;如出現聽力下降或是耳鳴現象,應盡快到醫(yī)院專業(yè)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,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。

責任編輯:王靜

熱門推薦